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动态||南京审计大学胡宁生教授应邀作客南国讲堂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南京审计大学胡宁生教授

应邀做客南国讲堂214讲



2020年12月7日下午,南国讲堂第214讲在广州大学文逸楼509室举行。南京审计大学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胡宁生博士应邀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作了“公共管理研究究竟是无用还是有用”的学术演讲。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芳主持了讲座,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董石桃进行了评论。












讲座伊始,杨芳老师就本次讲座主讲人胡宁生教授作了简要介绍。本次讲座旨在打开一个思考公共管理研究的新思路,尝试从公共管理研究“无用”与“有用”的角度回答一些实际问题。胡宁生教授以改革开放时期的住房改革问题引入了今天的讲座主题“公共管理研究究竟是无用还是有用?”。中国的公共管理研究诞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胡教授从无用和有用这两个角度深度剖析了公共管理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胡教授从三个不同层面解读了公共管理研究的“无用”问题。第一,研究与教学层面。以往公共管理研究的教学更多的是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这有悖于公共管理学科在中国诞生的时代要求,也没有体现出公共管理的学科使命。在公共管理理论引进初期,中国缺乏理论教材,没能将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有效结合,因此难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第二,教学方法层面。过于强调“建模”、定量分析,研究方法比较死板,以致于研究走入“死胡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缺乏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照本宣科,未能从历史的命脉把握好研究的切入点。二是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课堂知识,很少涉及课堂以外的公共管理知识。因此,学生对社会问题没有直接的感知。第三,专业教材层面。主要表现为教材创新不够。胡教授认为,教材不创新、教师直接划教材重点,学生“死记硬背”并无多大用处。胡教授从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叙述了公共管理研究发展至今的“无用”。

胡教授认为,以物质条件、物质环境作为衡量研究的标准,导致我们忽视了“公共”本身的解读。因此,如果不从根本性的问题上扎实基础,研究进行到后面就会容易变味。尤其重要的一点是,一定不能忽视公共管理的“公共”部分。“公共管理”有别于“一般行政”,胡教授主要从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如何存在、责任与义务以及行为主体的价值体现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解析。胡教授特别强调,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一定要对国务院的职能部门及其功能应有所了解。

那么,如何将误解的“无用”转化成“有用”?胡教授主要从教学和学习的角度进行了解读。胡教授认为,公共管理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要教会学生走上社会所具有的必备技能。胡教授以自己的教学经历分享了创新教学的方法,认为教师应该丰富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考试方式,并且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把握好学习的方法,学会走在学术的前沿,做研究时应该聚焦于某个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其次是要长期积累,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关于教材方面,除了经典教材以外,还应该配备与现实相结合的辅助性教材,只有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公共管理研究才能有所创新。胡教授强调,在研究具体的公共问题时应该密切关注公共预算和绩效评估,同时还应掌握学科的体系架构和指标权重。只有教与学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才能最大效度地将公共管理研究的“无用”转化成“有用”。

胡教授认为,公共管理是一门学科,公共管理研究一定是有用的。胡教授以新冠疫情下的中国实践案例佐证了这一观点,认为中国实践的成功就是公共管理成功的有力说明。

最后,董石桃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并对讲座主题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董老师认为公共管理研究确实存在“无用”和“有用”的问题,同时“无用”和“有用”也是相对。公共管理研究一定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方法不当,有用也会变成无用,而有用的公共管理研究一定是与鲜活的现实相结合的。从无用变成有用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只有经过长期的积淀、师生的双向互动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由无用变成有用。







在讲座提问环节,胡教授与同学们就“无用”与“有用”的思考角度、衡量的指标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入地探讨。胡教授以个人的教学经历和学术研究经历给同学们呈现了一个极具课堂魅力的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对公共管理研究的新思考。












文字|仇春妹

摄影|瞿   秀

排版|陈彤欣

监制|杨   芳




南国讲堂||第215讲:公共政策的道德化

南国讲堂||第214讲:公共管理研究究竟是无用还是有用?

南国讲堂||第213讲:中国应急管理能力现状

南国讲堂||第212讲:从疫情防控看国家治理优势及问题

南国讲堂||第211讲: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若干思考

南国讲堂||第207讲:气象社会学的构建与展望

南国讲堂||第206讲:跨域水政治与尺度重构

南国讲堂||第205讲: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南国讲堂||第204讲:美国华人移民空间分布的新变化和分析

南国讲堂||第203讲:灾害治理的四个关键概念

南国讲堂||第202讲:从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

南国讲堂||第201讲:社区的二重性与社区治理

南国讲堂||第200讲:压力对健康的影响

徐凌:热线管理中公众导向型政府回应模式的有效建构

郭明:空间变革中“村改居” 社区共同体的式微及再造

李强: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的影响

夏宏: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与西方法律体系的重构

陈潭:面向大数据驱动的城市生命线管理

陈潭: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政府未来

陈潭:城市生命线管理的理论命题与实践范式

陈潭: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

张茂元:数字技术形塑制度的机制与路径

谢治菊:“认知税”:一个理解持续贫困的新视角

谢治菊:区块链扶贫监管的优势、风险和出路

谢治菊:大数据驱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重构的逻辑与进路

谢治菊:区块链技术在贫困治理中的应用

谢治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教育主张

谢治菊:农村集体行动的逻辑、风险及治理

谢治菊:扶贫责任异化:职责同构下的加码与消解

谢治菊:贫困户的心理依赖及其社会工作介入

谢治菊: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测量、成因与干预

谢治菊:语言扶贫与普通话技能的减贫效应

董石桃: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大数据反腐

董石桃:公众议程、网媒议程和政策议程的互动演进

董石桃: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董石桃:环保社会组织协商功能及其实现

陈清泚:论证研究的认知社会学路径

李利文:中国城市更新的三重逻辑

李利文:挂图作战:科层组织如何完成难点任务?

李利文:人工智能时代精准治理的隐忧与风险

李双龙: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论文

马正义:新冠疫情中欧美国家的种族歧视与排外行为

马正义:南非左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兴起及其根源

蒋红军:产权性质、经济发展与村庄民主

沈本秋:多民族与多族群国家整合模式比较

谢俊贵:万联时代层累式信息分化及因应策略

谢俊贵:重大疫情社会防控的机理、功能与适用情境

王利兵:区域、网络与公共资源治理

姚华松:中国乡村治理的新视域

姚华松:超越“星球城市化”:中国城市研究的新方向

周利敏: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经济风险管理

周利敏:后斯诺登时代网络安全的全球治理

周利敏:生态城市:雾霾灾害治理的政策选择


谷琶荣耀||周利敏获立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谷琶荣耀||张庆鹏等4人获立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谷琶荣耀||谢治菊王利兵获2020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

谷琶荣耀||陈潭获立2020年教育部后期资助重大项目谷琶荣耀||谢治菊获立贵州省2020年度社科规划重大课题
谷琶荣耀||陈晓佳王利兵荣立2020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谷琶荣耀||徐军辉获立广东省社科规划2020年度一般项目谷琶荣耀||蒋红军获立2020年广东制度研究专项课题
谷琶荣耀||张茂元获立国家社科基金2019年度重大项目
谷琶荣耀||GUPA获立4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学术事务||GUPA获立7项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学术事务||GUPA荣立4项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谷琶学事||GUPA斩获2项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谷琶荣耀||谢治菊获立2019年度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
谷琶荣耀||GUPA获立3项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学术事务||GUPA获立2项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学术事务||GUPA获立4项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谷琶荣耀||刘晓洋获立2019年第二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谷琶荣耀||张惠肖生福沈本秋获2019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谷琶荣耀||徐凌和蒋红军获批2018年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